手机版

金钱买不回爱情 结果只是人才两空

时间:2022-03-29 编辑:gc001 浏览:0

“分手挽回”“婚恋修复”“情感咨询”……如今,网络不少平台都有所谓“情感挽回”“婚姻挽救”等服务。记者调查发现,与价格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相比,类似服务背后的效果却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专家提醒,把挽回感情寄托于他人并不靠谱,相关平台也应当对类似内容服务强化监管。


hsiafrg


现象

挽回业务繁多 情感主播“搭车”

当与对象发生争吵,闹出分手后,心急如焚的蒋小花开始四处“求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刷到手机上有情感机构提供“分手挽回”服务,每个月3000元费用。然而,连续交了共9000元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预期的挽回结果并没有出现,且“与挽回目标关系丝毫没有好转”。

记者发现,类似主打情感或婚姻“挽回”的商家并不少见,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商家常常出没于搜索引擎网页、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生活服务软件等。

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情感挽回”,发现网页排名的前五个内容,都是情感挽回类公司机构的广告。而在短视频平台和小红书软件上,输入上述关键词,也不乏一些机构和博主的身影。在这些博主中,有的是长期更新和分享感情类话题内容,从个人角度分析讲解如何挽回、挽救感情,或者讲述怎样“避坑”挽回;有的却以“绝对干货”“情感咨询”“一对一咨询”等字眼出现。有的平台,提示了“内容仅供参考,切勿轻信,谨防诈骗”;而在某短视频平台,“情感咨询”视频下方的“广告”二字,小到几乎看不见。

不论是在哪个平台上,一些“挽回”类服务的业务推荐中,除了标榜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之外,也不乏有效果或结果类保证性质的推销用语。诸如“教你6招成功挽回爱”“没效果不收费”“不成功不收费”等词汇吸引着顾客,甚至有机构宣称“7天挽回爱情”。

这些提供“挽回”“挽救”服务的公司,大多都以“教育咨询”“情感咨询”的名义注册成立。不过也有公司以“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传播”为名开展服务。通过“天眼查”查询相关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可发现,有的业务范围中有“心理咨询服务”,有的则并不沾边。西安一家专业致力于“挽回爱情,修复婚姻”的情感中心,其注册公司的经营范围中,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开发、软件开发及销售等,并未见到有情感和心理或情感咨询的范畴。

生意

套路层层推进 引导客户付费

活跃于各个平台的“挽回”服务,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是否有什么套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商家常常会用“耐心”换取信任,而后逐渐诱导购买更高价格的课程或者服务。

“前期与导师聊的时候,感觉问得很细致,很耐心,好了解我……”曾经购买过情感挽回服务的吴女士表示,情感导师一开始无微不至的了解和询问,让她感觉到被安慰,也被对方信任,于是交了数千元进入“挽回实操课程”。“前期会给你发很多PDF文件、链接等等,还有书籍,目的是让提高自己的情绪稳定能力,后来也会指导怎么发微信朋友圈,措辞需要如何修正等等。再后来,指导如何邀约对方线下见面,然而最后还是失败了。”

“之前分手心急如焚,在网上找了情感挽回的专业导师。效果不太明显,却步步深入,让报更高价格的服务。”另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交钱后,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后来对方又建议购买8888元和16800元的挽回服务,不过自己并没有继续交费。

一些情感挽回机构的“套路”可以大致归纳如下:第一步,与消费者电话或网络接洽,通过耐心询问聊天,逐渐获取对方信任;第二步,“建议”消费者购买挽回服务,交钱后会给消费者大量资料课程,让消费者先与目标对象“断开联系”,专心学习“提高自我情绪和心理稳定”;第三步,从措辞、语气等方面,指导消费者如何“建设”朋友圈,给挽回对象塑造新的“朋友圈人设”;第四步,“代聊”。教消费者如何与对方聊天,怎样回复对方消息、如何发短信、打电话,邀约线下见面沟通等。

“情感挽回机构大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用,很多时候就是心理安慰而已。”曾购买过情感挽回服务的卢琳告诉记者,自己的体验感受是“心里还存有好感的、能挽回的人,迟早会回来;不能挽回的,你再买多贵的课程或者服务都没用。”

尴尬

合同多耍心思 机构荣誉存疑

采访过程中,有消费者表示,情感“挽回”类机构或商家在面对消费者咨询时,往往会口头表示“问题不大”“有用”等模糊措辞,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服务。然而,真正落实到合同环节,却容易“耍心思”。

有消费者展示了自己与上海一家挽回机构的合同。在该合同中,竟然规定“除非是因乙方单方原因提前解除本协议,否则乙方已收取的咨询服务费概不退还。”“乙方有权利根据客观情况需要且无需事先经过甲方的同意更换执行咨询师……”

此外,有的情感挽回机构还大耍文字游戏。比如,广州一家情感挽回机构的合同协议中,就出现了“完全”“任何”等字眼。在该机构的合同第十三条下,有一条内容为:“甲方在完全配合乙方的情况下,七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一点效果出现,甲方可进行退款处理。”“什么是完全配合?什么又是没有任何一点效果?这个太难衡量了,怎么说都是对机构有利。”

除了合同层面的“文字游戏”之外,一些情感挽回商家或机构的老师资质,也很难核实。甚至,宣称有“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的某商家,在出具的相关资质和荣誉证明资料中,也“查无此证”。

某电商平台上,一家月销量超过100次、“专注情感实战指导”的店铺,开设了诸如“情感咨询”“婚姻挽救”“分手挽回”等业务。该店铺在“荣誉展示”的页面中,展出了诸如“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中国爱情学院合肥学院”等。不过,记者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输入以上两个组织,均未查获信息,相关机构资质成疑。

“有些挽回机构的导师,本质上就是一个销售。他所有的业绩考核,基本是按照你有没有续课、有没有开新客、有没有开新单来做的。”一位近30万粉丝的知名情感博主表示。也因此,“挽回”“挽救”的真实性和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

建议

挽回还得靠自己 平台应增加监管

“各类‘挽回’‘挽救’生意火爆,是因为有市场,人们有需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家肖雪萍说,通常情况下,面临失恋分手或离婚的感情危机,人们心理和情感上会很脆弱,引发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降低。“火烧眉毛,即使有时知道是自我欺骗和蒙蔽,也要借挽回机构的鼓励、保证、承诺来平衡心理,得到暂时的‘安全感’”。

肖雪萍说,面临情感危机,花钱买安慰、请外人帮忙“挽回”往往是幻想,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比如,以成熟的态度跟对方发起沟通,看看有无可能解决问题。如果希望破灭,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值得信任的亲人、朋友倾诉,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此外,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的帮助和陪伴视角下,学会面对自己的人生议题。“学会如何与挫折共处,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和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则表示,平台应当承担起审核把关的责任。“如今,情感类的主播或内容,在几乎所有自媒体平台,流量都给得最多。”他认为,一些挽回服务的内容、效果、审核等门槛很低,“课程卖出去也很难再退还学费。”因此,朱巍建议,平台应当审核相关博主或内容的资质、有无非法宣传、退费方式等。同时,要开设相关投诉渠道,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平台认可和扶持的账号应有相应标记,对屡次违规和投诉的要快速处理,“不能为了流量而不去做好这些工作。”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