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度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31亿元人民币

时间:2022-03-07 编辑:wpjb 浏览:0

  “我国自动驾驶已进入落地关键期,技术已并跑乃至领跑全球,需要进一步突破与技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瓶颈,激发自动驾驶领域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22年两会提案中谈到。

  1646656822835007.jpg

  对此,李彦宏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引导并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无安全员的无人车上路,打造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载人运营政策先行区;

  

  第二,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和发布实施,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用、无人化奠定法律基础;

  

  第三,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发挥5G的远程控制优势,通过车路协同促进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背景是,李彦宏提案公开之前,百度刚刚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百度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41亿元人民币;2021年全年营收1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其中,百度全年的核心研发费用达221亿元人民币,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达23%。

  

  而在此次财报中,自动驾驶恰恰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环节,即:

  

  第四季度,百度的萝卜快跑(Apollo GO)的载人订单量约21.3万单,环比增加近一倍。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沧州及阳泉8个城市;其中,北京、重庆、阳泉均开启正式收费运营。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贾建亮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李彦宏提案不代表百度会立刻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

  

  无人出租车目前还只是一个亮肌肉、做测试和集数据的阶段,商用不是其当下的第一目标,用更广泛的乘用来积累自动驾驶的大数据才是关键。

  

  百度并没有去急功近利商业化,隐忍多年,也不会立刻为了所谓业绩去加速商业化。

  

  事实上,此刻的任务就是烧钱出疗效而已。

  

  当然,这个疗效就是百度期望拥有以自动驾驶为基本盘的增长第二曲线。

  

  从百度核心的主营业务数据来看,百度移动生态为主的在线营销收入为7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而百度在智能云和智能驾驶与其他增长计划业务等非在线营销收入为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

  

  从财报中可以感觉到,百度集团一直在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像智能云和智能驾驶这样的业务。

  

  具体到布局,无外乎“车路云”三字而已。

  

  车路云是以电池和机械为底色的新能源汽车进阶到以自动驾驶为根本的智能汽车的核心。

  

  最先在此布局且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上颇有硬核领先态势的百度,确实比其他造车新势力略显靠谱。

  

  同时,财报显示,2021年百度全年的核心研发费用达221亿元人民币,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达23%。

  

  这恰恰是百度的核心战力所在。

  

  百度的理工男、程序猿的企业特质决定了它在研发上的投入较之一般互联网大厂更为凶猛,短线看是负担、长线看也是互联网进去技术硬核时代的必须和铺垫。

  

  但百度并非准备自己单干,在智能云这个大生态中,百度正在召集同盟者。

  

  从具体业务来看,百度智能云拥有从昆仑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全链路自主可控的AI技术能力。

  

  截止2021年底,飞桨开发者社区已经凝聚406万开发者,服务15.7万家企业,开发者在飞桨上创建47.6万个模型。

  

  有理由认为,自动驾驶和云是可以组合使用并场景脑洞较大的新业务,增长能力和后续空间都较大。

  

  而智能云作为未来趋势,由百度提供平台,开发者接入并脑洞场景,才是强势落地并快速形成战力的理想生态,其未来可期。

  

  此外,财报中,百度的在线营销(即广告)收入在历经三年的持续下降后,首次回归高位,收入为7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在字节跳动、快手等在线广告平台的竞争压力下,百度的复苏能否持续,正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愚以为,前内容平台之间的流量和广告切割已经达成了一种阶段性的均势,要改变也在于新业务线和新营销方式的颠覆性玩法,百度在线营销逐步回暖也说明友商的一些新营销手段如直播带货、算法推荐等走下神坛或遭遇监管,而让广告主理性回流。

  

  而互联互通大背景,尽管被外界普遍视为百度营销能力回暖的关键,但事实上营销能力提升,不能指望外力如互联互通,而要看内功如何修炼出更有效的营销到达与流量转换方式。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